發新話題
打印

[知識分享]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四四小組合作學習法

在進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策略的研究》過程中,針對學生小組活動的有效性和教師對小組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的有效性兩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反復探索後發現,目前課堂上眾多的小組活動出現低效甚或無效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一是學生本身方面的問題,不會合作、不願合作。具體表現為:合作時,各說各的、小組部分學生不說或全體不說、做與討論內容無關的活動等;反饋時,以‘我覺得……’等的句式回答問題,或小組成員間存在相異觀點等。二是老師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設計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實際,不是過大(學生不知要做什麼、或多數學生無從下手),就是過小(無討論的價值);再是設計的問題沒有現實意義或是無挑戰性,激發不出學生的討論欲望或探討興趣。更重要的問題是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時的組織與指導無有效策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數學的學科特點,針對上述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提出了如下的小組合作模式:——四四小組學習法。
一、模式介紹:四四中的第一個四是將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按任務目標的不同分為四項;第二個四是將每項任務按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分為四步。
四四小組學習法就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新知識的學習中,在教師的引領下按四個任務目標,每個任務分四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的方法。
二、具體做法:
每堂課讓學生完成四個任務目標。
(一)感受生活和數學的聯繫,明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
   就是針對要學習的知識點,挖掘出它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及與數學的聯繫。具體做法是:
   1、 根據教師提供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對實際生活情景的觀察和感悟中提出數學問題。
   2、針對提出的眾多數學問題,經過篩選確定出本節課要解決的一個或幾個問題。
(二)分析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與已經學過數學知識的關係,尋找聯結點,確立解決方案。
具體做法就是:
1、回顧已學相關數學知識,找到與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的相互關係及關聯點。
2、確定探究方法、制定解決方案及計劃。
(三)實施方案、計劃,解決問題;發現、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具體做法就是:
1、通過操作、分析或推理尋找問題解決的答案(結果)。
2、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總結、對比、完善、推斷,完成新知識的初步學習(達到對要學習的定義、法則、口訣、公式等的理解)。

(四)新、舊對比進行知識建構;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具體做法就是:
1、將所學新知識溶於已學知識中進行判斷、辨別整體學習建構。
2、運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完成每個任務目標都要讓學生經歷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自主學習:要進行每一項活動時,都要先留有學生自主思考或自主操作的時間及空間,為小組交流作個人準備。
第二步,小組交流探討:針對任務的完成目標小組進行意見匯總,達成小組共識,為全班總結作準備。
第三步,全班彙報總結:小組派代表參入交流匯總,全班達成共識,形成問題解決,
第四步,小組反饋小結,個人鞏固練習:對全班形成的決議,先經由小組互相交流對決議的理解,再個人進行消化、鞏固,達成知識掌握。
三、實施《四四小組合作學習法》對教師的要求
(一)教師必須對學生做到四個清楚——清楚學生喜歡什麼、清楚學生的知識基礎是什麼、清楚需要培養學生怎樣的數學學習能力、清楚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是什麼。
1、清楚學生喜歡什麼。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喜歡操作、喜歡室外活動、喜歡遊戲活動,學生喜歡民主的教師、喜歡知識淵博的教師、喜歡興趣廣泛的教師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教學情景和教學環節,實現課堂的有效和高效。但注意要滿足學生的需求並不是要滋長學生不良習氣的發展。如,學生好表現自己,但要注意不要養成目中無人的習氣;要積極發言,但不要獨霸講壇;學生喜歡操作,但要杜絕不動腦的簡單操作。還要清楚學生不喜歡什麼,學生一定不喜歡聽老師講數學。數學知識本身很少有明顯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師的講是不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教師用故事或強制手段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那也是維持不多久的。
2、清楚學生的知識基礎是什麼。任何新知識的學習教師都要清楚,自己的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到了什麼程度,理清要學知識對全班學生來說有多少自己能自學會的、有多少需講解才能會的、有多少認真地講也學不會的。要依此確定教學策略。為了達到數學課堂的高效,一定要減少課堂上的低效乃至無效環節,其中長時間或反復的講解或讓學生學習已會的知識(如,不突出重點、反復做已經會做得題、一切知識的學習從頭學起等)就是最大的低效或者無效,所以必須清除學生會什麼,不會什麼,選准目標、集中精力突破難點。
3、清楚數學學習需要培養學生怎樣的能力。數學學習要培養學生會根據不同的信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根據);會進行數學表示或表述的能力(數學的特點簡潔、邏輯、抽象決定);操作與思考相結合的能力(操作前的思考、操作中的思考、操作後的觀察思考等)等。這些能力要結合數學內容的學習下大力氣培養。
4、清楚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是什麼。數學知識抽象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一要操作、實踐,這是建立直觀形象的最有效的手段;二要靠學生個人的悟。學習數學不經過從模糊到清楚地自己悟的過程是很難學好數學知識的;數學概念精煉的特點,決定了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還要靠辯,在辯論中取捨、在辯論中求真,辯論最合適的對象和範圍是小組成員和4—6人組成的小組。小組合作學習是實現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最好方法之一。

(二)教師還需要對所學知識做到四個清楚——清楚‘新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及表現方式;清楚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結點在哪里;清楚學習新知識需要哪些‘舊知識’作鋪墊;清楚新知識的‘理’與‘法’各是什麼。
1、清楚‘新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及表現方式。要使學生喜歡數學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體現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它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二是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清楚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結點在哪里。新知識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舊知識已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這就需要創新,創新是因為某種需要而產生的。創新的關鍵就是解決新、舊知識的聯結點。教師就要針對教材很好的挖掘,設計好情景讓學生去體驗。
3、清楚學習新知識需要哪些‘舊知識’作鋪墊。新問題的解決是要靠舊知識作基礎的,如果沒能很好的掌握相關舊知識,則新知識的學習就要形成阻礙,斷橋,導致對知識的掌握出現‘夾生’現象,所以,學習新知識前一定要弄清楚相關舊知識。
4、清楚新知識的‘理’與‘法’各是什麼。清楚新知識的‘理’ (為什麼的問題也就是道理)與‘法’(定義、法則、口訣、公式等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對教師和學生實現高效課堂的最關鍵的要求。明白數學知識的‘理’,是探索問題解決、形成‘法’、掌握知識等的基礎。‘理’是需要探索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途徑去探明新知識的‘理’; ‘法’是需要抽象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經歷觀察——對比——思考——總結等的步驟去形成一定的‘法’。另外,‘法’是需要應用的,只有在應用中才能掌握‘法’的。
(三)教師的集體作法是:設計情境,提供學習資源——組織活動,參入討論——收集信息,指導探索。
1、設計情景,提供學習資源。設計情境,就是要求教師將要學習的知識放回到生活的某個事件中,形成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對這個事件進行觀察、分析、提出這個數學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學習資源,就是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準備好必要的教具和學具。如學具方面的,象教材配套學生用的圖片、幾何模型,學生自製的和收集的幾何模型、數據信息;如教具方面的,像演示用的幾何模型,為教學服務的信息、數據資料、音像資料、數學相關事件等等。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寧可不用也不要用時沒有。
2、組織活動,參入討論。在小組活動時,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在內容、時間等方面適時調控,傾聽學生的想法和見解,對有困難的小組,作為一名成員參與到他們的合作中去,加以引導,幫助其提高合作技巧。這是小組有效合作的關鍵。
3、收集信息,指導探索。教師在組織學生活動時要注意對於每個小組合作研究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為確定小組活動的方向和時間尋找依據;收集豐富的課堂生成,為全班性彙報總結積累資料。並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培養學生能把自己的探索和發現用語言表達出來並和組內的夥伴交流的能力;同時注意培養他們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