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知識分享]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

轉載: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 錢守旺

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其目的是要改變學校課程過於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有大綱意識、教材意識、教參意識,而課程資源的意識十分淡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課程意識提到了重要位置,強調課程是由教科書、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這意味著課程觀的重大變革。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呢?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資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據。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從材料的選擇到呈現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實驗教材不僅考慮了數學自身的特點,還遵循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教師用書也減少了以往對教材的詳細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對教師教學的一些建議。從編者的意圖來看,主要是想給廣大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機會。但這樣一來,也無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吃透”教材的難度。
對於一節課的教材內容來講,我覺得教師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到心中有數:
1、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所謂教學內容的廣度。是指知識的範圍或知識的量,從信息論的角度說就是一節課傳輸給學生的信息量。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小,知識點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等量代換”一課時,我就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合理的擴充,將書中一個例題和幾個孤零零的習題進行了巧妙組織,形成了“”首戰成功“我能行”“題目大變臉”“挑戰自我”四個教學情境,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學生在一個又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中,思維活躍,個性張揚,自信心不斷增強。
2、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往往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響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例如,9加幾一課的教學,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通過比較,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一般地說,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性質都是教學的重點。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研究所教的內容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價值。在整個知識系統中,關係全局的這部分知識。可定為教材的重點。
所謂難點,就是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複雜;也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或者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擾,易混、易錯等。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教學難點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徵來確定。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致的。例如,商不變規律的歸納與理解,既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在於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使學生弄清一個長方體有哪三組相對的面,相對的面有怎樣的關係以及如何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組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這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問題,教師抓住了這個關鍵,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關於小學數學的教學順序,一般在教材中已經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設計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細。教學的往往還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繫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細緻的安排。
例如,在教學在 “找規律”一課時,我根據教材進行了大膽的加工處理,設計了一個系列活動:一是“猜一猜”,根據已有排列發現規律,猜出接下來的圖形或物體應是什麼樣的;二是“說一說”,針對同一個排列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不同的規律(如形狀、數量、顏色、長短、大小等);三是“擺一擺”,自選材料擺出某種有規律的排列;四是“演一演”,用聲音、動作、圖畫、節奏等學生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某種規律;五是“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這樣的設計,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有時一部分知識可能有不同的教學順序:這時教師就要考慮哪種順序更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哪種順序更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哪種順序教學效果更好。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呈現一般是敍述性的、靜態的,大都同教師直接採用課本上條件完備、結論明確的封閉的例題、習題作為學習材料。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要把靜態的知識內容結構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必須有一個積極主動、有效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所以教師在知識的呈現上,應由靜態封閉變為師生共同探究,在動態中生成。
4、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
教學時,教師應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鮮活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對於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使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對於那些對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有明顯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夠,使其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其它教學資源
鮮明的課程意識拒斥“聖經”式的教材觀,要求教師確立課程資源意識,認識到教材僅僅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選擇、可以變更的。教材僅僅是課程的一種重要載體,但不是課程的全部。任何課程實施,都需要利用和開發大量的課程資源。
1、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
學生是活生生的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會怎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老師是無法預料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一課時,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2004年亞洲杯A組有4個球隊參賽,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結果學生出現了三種答案:有說一共要比賽6場的;有說一共要比賽12場的;有說一共要比賽3場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辯論,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各抒己見,最後還是同意一共要比賽6場的同學說服了大家,形成了全班統一的結論。
2、社區、家庭資源的合理利用。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社區、家庭中有大量的與數學教學相關的課程資源,如果我們在教學時能夠合理利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大有好處。由於新教材內容大多與生活、生產結合十分緊密,就要求教師走出課堂和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社區,掌握翔實的材料,確鑿的數據。
例如,在教學利息一課時,教師課前可以佈置學生向家長或到附近的銀行瞭解有關利息的知識,課上進行彙報。在上課彙報時,學生從課外獲得的信息,要遠遠大於教材中所介紹的知識
3、媒體、網絡資源的合理開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廣播、報刊雜誌、計算機已經入普通百姓家,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現實社會是一個網絡化時代、信息化社會,教師可以到網上收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題材,來充實、豐富課本內容,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例如,在教學《質量單位、時間單位》一課時,我通過網絡搜集了有關神州五號的有關信息,課上進行了下面的設計:
師:(教師出示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圖片)照片上的這個人你們認識嗎?
師: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9分50秒,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中國首位航天員被順利送上太空。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首次進行的載人航天飛行。
師:在這句話中涉及到哪些時間單位?你能找出來嗎?
教師板書:
時間單位
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師:你們還想瞭解關於“神州五號”的更多資料嗎?
師:(出示課件)
“神舟”五號飛船總長9.2米,總重7790千克。
用於“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首次採用了55項新技術。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的起飛重量479.8噸。
師:在這幾句話中,涉及到哪些質量單位?
教師板書:
質量單位
噸、千克  
師:(課件出示)
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展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尺寸相同,重約10克,為尼龍質地。飛船還同時搭載了一面未展示的大號聯合國旗,重約330克。
師:在這幾句話中,又涉及到哪些質量單位?
教師板書:克
師:同學們對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已經有了一些瞭解,這節課我們對這兩部分內容進行一下整理。
接下來,便組織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學生課上表現得興趣濃厚。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時,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具體的教學情境出發,從現有的教學資源出發,開發教學資源不要冷落了課本,開發教學資源不要只圖熱鬧。對教材的處理,要堅持尊重、用好、創新的基本原則。

TOP

發新話題